如果将金属表面作适当的处理并使用合适的粘合剂,就可实现氟橡胶与金属之间在模压和硫化时达到良好的粘合效果。
通常来说,要想与金属粘合达到满意的效果,需要专门的配合才行。一般用生产型工具和ASTM剥离粘合实验并结合图解来说明这些配合技术对粘合的影响。
金属的准备,粘合剂的选择与准备以及二次硫化条件均是达到良好粘合效果的另外一些重要的因素。
在改善粘合度方面,尤其针对难粘合应用方面在下面提供了一些技术资料。这些问题可能会是使用到的低硬度或高硬度胶料或在零件中含有一氧化铅的胶料,在它们的硫化过程中所受到的模腔压力较低时产生的。可参考问题解决指南。
配方的影响:
氧化镁、氢氧化钙酸吸收系统
以含硫化剂的氟橡胶聚合物为基础的标准配方通常是用高活性氧化镁(一般为3份)和氢氧化钙(3~6 份),就能达到理想的储存、加工与硫化的性能。然而,采用这些酸吸收系统,基于模压件和聚合物迁择的标准粘合剂的挑迁(例如Chemlok607或Chemosil511),但结果往往是质量不均或很不理想。
在硫化剂母炼胶(Curative30)和促进剂母炼胶(Curative20)中使用的比例,可由配料员任意变更。经发现,在促进剂/硫化剂比例较高时,它能够改善Viton?氟橡胶在使用Chemlok?607或Chemosit511时的粘合性能,但会稍微降低它的抗压缩变形性。从图1A到1F显示了硫化剂母炼胶在Viton A 和A-HV中的影响。
一般推荐使用高效的促进剂(Curative20)和低效的交联剂(Curative30),不会过度降低加工的安全性、压缩变形和其它物理性能。尽管该技术已经在广泛应用,但它仍然存有不足。在压制模型零件时,使用中等到高等的填料和高活性氧化镁/氢氧化钙酸吸收系统,是最有效的。而当采用低等填料或一氧化铅酸吸收系统时却不是很有效。且当模腔压力特别低时,可能无效。它仅被使用Chemlok607/Chemosil511,且被发现Thixon XAN-273/66没使用的必要性。
大庆橡胶厂介绍橡胶制品分类 :
1、按原材料来源与方法
橡胶可分为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两大类。其中天然橡胶的消耗量占1/3,合成橡胶的消耗量占2/3。
2、按橡胶的外观形态
橡胶可分为固态橡胶(又称干胶)、乳状橡胶(简称乳胶)、液体橡胶和粉末橡胶四大类。
3、根据橡胶的性能和用途
除天然橡胶外,合成橡胶可分为通用合成橡胶、半通用合成橡胶、专用合成橡胶和特种合成橡胶。其中固态橡胶的产量约占85~90%。
4、根据橡胶的物理形态
橡胶可分为硬胶和软胶,生胶和混炼胶等。
5、按化学结构
根据橡胶分子链上有无双键存在,分为不饱和橡胶和饱和橡胶两大类,前者有二烯类及非二烯类的硫化型橡胶,后者有非硫化型橡胶及其它弹性体之分。饱和橡胶进而又分为主链含亚甲基的橡胶(乙丙橡胶、氯化聚乙烯、丙烯酸酯橡胶以及氟橡胶等),主链含硫的橡胶(聚硫橡胶),主链含氧的橡胶(聚醚橡胶)、主链含硅的橡胶(硅橡胶)有主链含碳、氧、氮的橡胶(聚氨酯橡胶)等等。除天然橡胶外,属于不饱和类的橡胶,还有量大面广的丁苯、丁二烯、异戊二烯、氯丁、丁腈、丁基等合成橡胶,它们同亚甲基型的橡胶都可以进行改性,如羧化、氯化、氯磺化等。还有用二烯苯等预交联的橡胶。